新華每日電訊整版關注吉林:植物學家周繇的“詩和遠方”-新華網
  • <strong id="a0wrx"></strong>
  • <strong id="a0wrx"></strong>
          1.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7/19 09:17:3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每日電訊整版關注吉林:植物學家周繇的“詩和遠方”

            字體:

              記者周長慶 張博宇

              四十余載風餐露宿,幾十萬里山高水長。

              從青蔥歲月到華發叢生,他殫精竭慮,踽踽獨行,風餐露宿,周游在植物王國中,求索于崇山峻嶺間,把全部心血獻給了植物科研事業。

              一生都在做基礎性學術工作,他兢兢業業,踏踏實實,一直堅持常態化野外科學考察,足跡遍布白山黑水大草原,每年至少在野外工作180天以上,整個行程幾乎繞地球轉了一圈。

              他用相機記錄下植物形態,建立了我國長白山區最大最全的植物圖像庫;他用精美而專業的45萬張數碼圖片,9部、總高1.3米、總重110斤的學術專著,構建起基礎性的植物研究體系,為東北地區的植物分類留下珍貴系統的影像記錄和權威解讀。

              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頒獎詞用這樣一句話稱贊他的成就——“六旬教授40余年野外科考,助力長白山植物文化研究”。

              他是周繇,音同“周游”,“繇”即“草木旺盛”之意。他原名叫周成武,而立之年改名周繇,既為追尋和欣賞野生植物的“草木旺盛”,還向往和享受“周游天下”的感覺。

              少遭閔兇,不墮凌云之志

              1962年,周繇出生于長白山區的吉林省通化市鴨園鎮西熱村,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六。

              兒時的困窘,難以盡數。姐姐餓死,妹妹輟學,父親也為了供孩子們上學拖病不治而故去。

              周繇小時候常常上山采山菜、挖藥材來貼補家用,與各式各樣的野生植物打交道。他借來村里“赤腳醫生”的中藥書,認識了許多植物及其作用?!坝眉毿寥曛委熎^痛,用白頭翁的根治療痢疾……那時候,有點毛病自己就處理了?!?/p>

              但那時中藥書里的植物都是線描圖,周繇心想,要是有彩色圖就好了,哪種藥材一看就知道是啥樣。周繇還愛看“小人書”,印象最深的是《沈括》,他立志要學習沈括,長大當個科學家或文學家,著書立說、貢獻社會。于是,他逐漸萌生了一個愿望:能不能寫一本書,用彩色的圖畫或照片把長白山里的植物都展示出來,同時記錄它們的用途,讓人們采集植物和使用時有所依據。

              1980年高考,周繇考上了通化聯合大學生物班(辦學地址在通化農業學校)。后來,一次實習更加堅定了他與植物打一輩子交道的決心。

              那是1982年9月,周繇跟隨吉林省撫松縣植物專家孫域久到長白山西坡漫江一帶進行野外考察。

              長白山是亞洲大陸溫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是我國東北地區植物區系的分布中心,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野生植物2700余種,是北半球的一個大型物種基因庫,也是中國“五大天然藥庫”之一。

              孫域久向周繇介紹,由于我國早期缺乏對長白山區植物的相關研究,給這些植物命名的有不少是來這里探險的俄國人、日本人和德國人。這讓周繇頗為困惑和憤怒,他問:“我們自己的珍貴資源,為什么要讓外國人來命名?我們把他們命的名字改了不行嗎?”孫域久回答說:“挺難!”

              “我們自己的植物,要自己來研究和命名!”時年20歲的周繇許下了這樣的承諾。

              1983年12月畢業時面臨前路的選擇,周繇暗下決心:“哪里離長白山近,我就去哪里!”于是,長白山南麓、鴨綠江畔的吉林省長白縣第一中學多了一位生物學教師,長白山里多了一行行年輕人探索植物奧秘的腳印。

              周繇一邊講課,一邊利用空余時間采集長白山植物標本,幾年下來采集了1000多種。就在這樣笨拙而執著的研究中,周繇在長白縣多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對開蕨。

              妻子黃杰還記得,當時周繇的課余時間全部被植物占滿了?!八鲩T了,我就在家幫他做標本,用報紙吸干水分再陰干。后來家里滿屋子都是植物標本?!?/p>

              一晃十年過去。1993年,周繇迎來了人生的一次重要機遇。因為常年從事長白山植物研究,還幫助通化師范學院帶實習生,這讓該校時任生物系主任朱俊義注意到了這位淳樸能干的中學老師,并力主把只有??茖W歷的他調進生物系補充教學力量。

              調到通化師院以后,盡管開始的身份只是實驗員,但周繇非常滿足,因為有大塊時間可以跑野外考察。朱俊義也非常支持他,幫他申請了一些科研項目,還給他購買了照相機。

              就這樣,周繇正式走上了植物研究的道路,陸續發表了一批論文,還與同事朱俊義、于俊林合作,出版了學術專著《中國長白山觀賞植物彩色圖志》《中國長白山蝶類彩色圖志》。

              明燈指路,不破樓蘭誓不還

              周繇說:“我肯將人生全部精力投入植物研究的事業,少不了一顆顆指路的明燈?!?/p>

              周繇的第一位導師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徐克學。2000年,徐克學承擔“中國高等植物數據庫”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拍完東北地區最典型植物。此時周繇已進入長白山科考50多次,對這里的植物分布非常熟悉。通過東北師范大學一位老師的推薦,徐克學在周繇陪同下走進了長白山。在這個“專業”向導的幫助下,原計劃3年的拍攝任務只用兩年就完成了。

              這期間,在徐克學指導下,周繇明確了將植物資源考察拍攝作為科研主攻方向。此后,徐克學還邀請、資助周繇跟自己到南方幾個省份跑了兩年,到訪一些自然保護區。這些經歷拓寬了周繇的眼界,提高了科研水平。

              心向高山,方知前程高遠。隨著科研專業程度不斷提高,周繇的學術成果和著作越來越多,也讓他有了更多機會接觸到全國頂尖的植物學家。

              周繇掐指算來,這些年幫助過他的“兩院”院士先后有13位,其中4位已經過世。

              周繇說,對他人生最重要的指引者是陳俊愉院士。他告訴周繇,中國植物資源在世界上排在第3位,生態類型等綜合排第1位。被西方人譽為“一位最成功的植物涉獵者”的英國傳教士威爾遜,曾在1899年至1911年間多次到中國考察,并出版發行了專著《中國——世界園林之母》一書?!拔液芟M腥四軌蛴们逦?、鮮活、生動的照片來彌補過去植物書籍手繪線描的不足,以最佳狀態把中國的植物推介給世界,留給后人?!标惱系囊笠髧谕?,周繇一直銘記在心,這也跟他小時候的愿望不謀而合。

              現在,周繇還經常在恍惚間想起陳俊愉院士與他交流時的情景,“陳院士已經逝世十年了,我還總是感覺他在微笑地看著我,鼓勵我”。

              “目前我做這份工作,感覺自己就是這些院士、專家的載體。他們年輕的時候沒有數碼相機,留不下那些植物精彩的畫面,只能通過手繪?!敝荇砜偢杏X有很多鼓勵的目光在注視著自己。

              相機在手,實現一圖勝千言

              過去的閱讀是“讀書時代”,植物相關書籍多是用詞語來形容一種植物的形態、顏色、特點、用途等信息。周繇認為,在數碼相機出現后,植物研究進入了“讀圖時代”,因此他在撰寫專著時特別重視圖片的使用,有時一種植物就用幾十張不重復的照片來展現。

              為了拍出一張精美的照片,周繇可以半夜上山,等待朝陽下的林海;可以脫衣下河,尋找最佳的角度;可以獨往深山、風餐露宿,找尋那一朵美麗的花。

              “讀圖時代,一圖勝千言?!敝荇沓霭娴膶V?,都是圖文并茂,而且圖片占四分之三甚至更多。比如,2023年出版的《中國東北藥用植物資源圖志》,一套書就用了13858張照片。比如,《中國東北觀賞植物彩色圖志》中,“大花杓蘭”的文字還不到1版,而圖片就有39張,足足占了11個版面。他的每一本專著,都在保證科學性、知識性、學術性及普及性的前提下,注重觀賞性和收藏性,讓其成為讀者永久的珍藏。

              “照片要精美、精準、精細、精確、精致、精湛、經典,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睂χ荇韥碚f,一張好的照片,時間、地點、角度、光線、位置、品相缺一不可,這六個要素高度統一的照片,才有資格放進他的書里,并且做到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精益求精?!白铍y拍的是植物群落,因為不好找。我總是希望拍全一些,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p>

              多年以前,陳俊愉院士曾對小有成績而有點沾沾自喜的周繇說:“長白山是一個點,東北是一條線,全國才是一個面?!边@句話周繇一直記在心里,“中國植物有3萬至4萬種,長白山才2000多種,拍完了長白山我要拍東北,拍完了東北要拍全國?!?/p>

              于是,周繇給自己設計了“人生三部曲”:第一步他稱為“四保臨江”,計劃50歲之前跑完長白山;第二步是“遼沈戰役”,計劃50歲到60歲跑完東北;第三步是“四野南下”,準備在60歲以后走出東北,去西北、西南、中南、華東……

              驚心動魄,考察危險知多少

              在周繇的科考日記里,記錄著一段驚心動魄的瞬間:

              “2000年9月26日,我到長白山北坡海拔1300米的原始森林去拍攝珍稀瀕危植物——刺枝杜鵑。拍攝時,突然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襲來,我一抬頭,看見一頭黑熊直沖而來,我嚇得閉上了眼睛?;蛟S它察覺我沒有什么威脅,才在距離僅有七八米的地方停了下來,轉頭離去……”

              其實驚險的經歷不勝枚舉。遭遇毒蛇猛獸是常事,更要忍受蚊子、牛虻和蜱蟲的侵擾。有一次,周繇從身上摘下來一百多只蜱蟲(俗稱“草爬子”)。他還先后遭遇7次車禍,其中2006年那次最嚴重,他坐的小車與一輛大型農用車輛迎面相撞,他大難不死,有如天佑。

              支撐周繇一路走下來的,不僅有他小時候的立志和院士、專家們的期待,更有他“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豁達和浪漫。

              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絕”的理念,40余年來,周繇只身一人在棕熊出沒的大興安嶺林海中拍攝,在險象環生的長白山苔原帶上穿行,在烈日炎炎的渾善克沙地中跋涉,在蚊子肆虐的呼倫貝爾草原上考察,在蜱蟲覬覦的小興安嶺沼澤里采集,在牛虻猖獗的三江濕地里記錄,在野狼成群的中蒙邊境旁調研……每天背著2-3臺專業單反相機,拍攝植物照片,收集植物數據,了解植物分布,調查植物生境,尋找植物群落。他先后用壞了10臺專業照相機。

              “拼命三郎”,八千里路云和月

              周繇外出科考主要靠自掏腰包,為此他精打細算,省吃儉用。由于飲食沒有規律,工作壓力大,他患上了膽囊炎、肩周炎、腸炎、前列腺炎、高血壓等疾病。他的真誠和事業心感動了一些好心人,幫他解決引路、食宿、交通等問題。就這樣,他硬是靠雙腿走遍了東北地區的每一個市、縣(旗)及100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計拍攝野生植物照片45萬余張,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為了科考拍攝,周繇成了“拼命三郎”。家人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周繇每年都在胖與瘦之間來回“切換”:4月出門拍照時體重在200斤左右,在野外一跑半年,一般每天只正經吃一頓飯,回來就會瘦到150斤左右;冬季在家里日夜寫作、校對書稿,有時一天要吃六七頓飯,半夜吃,睡前吃,很快又胖起來。到來年出門前,又會回到200斤左右。他習慣從凌晨一兩點工作到早晨七八點,因為夜深人靜時環境最好、沒人打擾。

              周繇科考并非游山玩水,很多人跟他上了一次山,就感覺太累、太枯燥,再也不去了。妻子黃杰曾跟著他走過一次,陪同中科院兩位研究員考察植物。黃杰說,周繇走路很快,穿山越嶺,不一會兒就沒影了。而當他發現要拍攝的植物時,則不厭其煩,對著一棵小草,調換各種角度,反反復復地拍,能拍幾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拔沂懿涣四莻€苦,太孤單了,從此以后再也不跟他上山了?!?/p>

              事實上,為了事業,周繇與家人都付出了很多。對黃杰來說,周繇是“油瓶子倒了都不扶”,啥都指望不上。家里換了新房子,裝修都是黃杰一個人管??煲胱×?,周繇都能找錯門。

              2003年,黃杰做乳腺癌手術,正巧周繇在外地跑項目,沒有趕回來陪同,兩人為此還鬧了別扭。但事情一過,就和好如初了?!斑@幾十年,他一個人上山,吃了太多的苦,我也能理解他?!敝荇淼摹八囊澳舷隆庇媱澮怀?,黃杰就心涼了:“完了,這輩子也撈不著跟他游山玩水、享受晚年之樂了?!?/p>

              周繇書房的椅子都是黃杰特制的。她說:“他回到家就是扎在書房寫作、整理照片,一年要坐壞兩把椅子。我把轉椅下面的輪子拆下來,換成鋼架了?!?/p>

              周繇工作時需要安靜,最怕打擾。他怕植物的數據寫錯了,點錯一個小數點,寫錯一個字,把植物涉及的分量搞錯了,尤其是涉及用藥的,甚至可能死人。

              周繇基本上沒有業余生活,不打麻將,不打撲克,也不唱歌跳舞……他一直用待機時間長的老式手機,只是最近三四年因為交流不便,才學會用智能手機。

              或許是常年跑野外,一方面親近自然,一方面鍛煉體魄,62歲的周繇看起來仍然神采奕奕,面龐透著紅暈。但只有他和妻子知道,40多年野外科考,使周繇落下了一身?。航洺P呐K偷停,帶著藥堅持上山;常年背著兩三臺沉重的相機,患上了嚴重的肩周炎;在野外考察時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造成膽囊因疾病被摘除;多年的蚊蟲叮咬,上山下河,還留下了一身的皮膚病,十分難捱。

              然而,已經退休的周繇沒有打算停下腳步,而是按照計劃開啟了“人生三部曲”的第三階段——“四野南下”,開展全國范圍內的野外植物科考。他說:“帶著院士們的囑托,到75歲我要完成一部《中國經濟植物彩色圖志》,做到全書1000萬字,彩色圖片10萬張,收錄植物1萬種?!?/p>

              著書立作,語不驚人死不休

              周繇的圖書堅決不用其他人的照片,基本靠自己拍攝。他認為,網上的照片魚目混珠、參差不齊,尤其是拍攝內容的角度及構圖都非常值得商榷,再就是拍攝對象及光線有可能沒有達到最佳狀態,有的照片拍攝工具過于簡陋。

              有人建議他學習一下PS技術,對照片按著自己的意愿進行處理和整合。周繇婉言謝絕了,他說:“我的工作必須客觀準確地反映出食用植物群落的自然狀態和特點,我拍攝照片不是追求美輪美奐,而是要看清楚植物具體的解剖結構?!?/p>

              在幾十年科考基礎上,周繇先后出版大型學術著作9部:其中長白山植物彩色圖志4部,包括植物資源、觀賞植物、食用植物;東北地區植物彩色圖志5部,包括珍稀瀕危植物、藥用植物、濕地植物、樹木、野花。

              對于《中國長白山食用植物彩色圖志》,科學出版社中心主任胡升華說:“周繇以罕見的執著、罕見的工作負荷、走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收獲了罕見的成果?!?/p>

              《東北樹木彩色圖志》被列為吉林省改革開放40周年40件重大成果之一,李文華院士評價:“這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又一項重大科研成果,它對東北乃至整個東北亞地區的野生樹木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無疑會起到一定借鑒作用?!?/p>

              利用親手拍攝的精美圖片,周繇還出版了《東北野外觀花手冊》《吉林長白山觀花手冊》《黑龍江大興安嶺觀花手冊》《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別手冊吉林冊》4部科普著作,讓更多的讀者欣賞大美東北的植物和花卉。

              2022年,在周繇60周歲這一年,《中國東北藥用植物資源圖志》終于出版發行,次年獲得“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這部全9冊、總重達25公斤的“大部頭”,共550萬字,收錄了藥用植物219科、801屬,對東北地區的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了系統介紹,并附醫方5000多個,被譽為“現代東北版《本草綱目》”。它的出版,不僅是周繇對前半生植物科考成果的一個總結,也是他兒時心愿的一個完美答案。

              他為此高興地填詞一首。寫詩填詞,是周繇休息大腦和記錄心情的一種特殊方法。早年間他為了鍛煉“筆頭子”,曾到通化師范學院中文系聽課2年多。他的詩詞特點是真誠,充分體現了“詩言志”。

              “詩和遠方”,都是周繇的終生追求。

              為了“小目標”,挑燈夜戰衣帶寬

              最早發現周繇的伯樂、現任通化師院院長朱俊義說:“周繇常年在野外記錄和發現各種植物,沒有在實驗室里出成果快,但這樣基礎性的工作卻是業界最缺的。他的很多成果都是三四十年的積累,這看似簡單,但非有堅強毅力不能堅持下來?!?/p>

              周繇曾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吉林省十大最美教師”“吉林好人”“中國好人”等很多榮譽稱號,他教授的植物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

              周繇身高1米74,他的“小目標”是“著作等身”:個人獨立出版的高端學術專著(院士主審、作序和撰寫書評)超過自己的身高。他目前距離目標還有一點差距,等他正在編輯的東北觀賞植物、東北食用植物兩部專著出版就能“達標”了。

              他最擔心的就是嚴重透支的身體狀況。在不外出考察的日子里,他關掉手機,減少應酬,蝸居在書房中,蜷曲在電腦前,每天至少工作18個小時,精心推敲每一段文字,反復遴選每一張照片,仔細核查每一個細節,認真校對每一個植物學名,默默承受著各種疾病的煎熬。一個深夜,他感慨地寫下了《校對書稿偶感》:

              “少年不知著書艱,縱酒放歌闖高山。

              而今羸弱多疾患,青絲漸退白發添。

              嘔心瀝血面頰瘦,挑燈夜戰衣帶寬。

              唯恐駕鶴仙游去,壯志未酬熱淚潸?!?/p>

              周繇說,只要還有一口氣,他就會堅持走下去,完成既定人生計劃。

            【糾錯】 【責任編輯:王健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日韩人妻潮喷中文在线视频,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色欲